一、遗产继承分割协议有哪些无效条件
遗产继承分割协议存在以下几种无效情形:
一是协议主体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,订立协议时意识不清,无法正确表达意愿,协议自始无效。
二是协议系恶意串通,损害国家、集体或第三人利益。比如继承人与他人合谋,侵吞其他继承人应得份额。
三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,像表面是分割遗产,实际是逃避债务等非法企图。
四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,违背公序良俗。
五是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的强制性
二、遗产继承分配配偶应分多少
遗产继承中配偶的应分份额需视具体情况而定。
若存在遗嘱,按遗嘱分配,配偶所得依遗嘱确定。若无遗嘱,则按法定继承。法定继承时,先将夫妻共同财产中属于配偶的一半分割出来,剩余的为被继承人遗产。
对于遗产,配偶与其他第一顺序继承人(子女、父母)一般均等分配。但在某些情形下,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,分配遗产时,应当予以照顾。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,分配遗产时,可以多分。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,不尽扶养义务的,分配遗产时,应当不分或者少分。
三、遗产继承分配后能否转让
遗产继承分配后,继承人对所继承的遗产份额是可以依法转让的。
继承人通过继承取得遗产所有权,其有权处分该财产权益。一般而言,继承人可通过赠与、买卖等方式转让其继承份额。不过,转让时需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。例如,若存在遗嘱对遗产处分有限制条件,应先满足遗嘱要求;涉及不动产的继承份额转让,通常要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等。在转让过程中,要确保交易行为合法合规,避免引发后续法律纠纷。总之,遗产继承分配后,继承人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,能够转让其继承份额,实现财产权益的流转。
当探讨遗产继承分割协议有哪些无效条件时,我们清楚协议若存在欺诈、胁迫等情形会无效。此外,如果协议内容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,或者损害国家、集体以及他人合法权益,同样会被认定无效。比如协议中擅自处分他人财产份额等情况。在遗产继承分割协议签署过程中,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协议无效,影响遗产的顺利分配。若你对遗产继承分割协议的无效条件仍有疑问,或者在遗产继承方面还有其他困惑,比如如何确保协议有效、怎样合理分配遗产等,别错过获取专业解答的机会,点击网页底部的“立即咨询”按钮,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提供精准、详细的指导。